什麼!游泳也會中暑!淺談運動熱傷害

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,台灣夏天的氣溫屢創新高,國人假日出遊消暑,往往到海邊或者游泳池戲水,但是大家知道游泳也是會中暑的嗎?

前一陣子因為高雄酷熱難耐,我下午三點左右做完重訓到戶外游泳池游泳,剛下水時覺得今天水溫沒有往常涼爽,但對比氣溫35度還是舒服很多,但是等到開始游泳,自由式、蝶式大概各一百公尺熱身,就覺得悶熱有點喘不過氣來、甚至有點力不從心,就好像泡在溫泉裡游泳的那種無力感。以往我大概都會游500公尺左右,今天這狀況倒是第一次遇到,這時候我知道可能有熱衰竭的跡象,就趕快起來補充水分,沖了一下冷水就舒服很多。請救生員測水溫是29.5度,會造成不舒服,可能是剛剛做完重訓飆汗,水分補充不足,泳池水溫太高導致。

其實,游泳造成的熱傷害不在少數,尤其平常有在長泳的人(不是泡水玩水喔),只要大量運動造成體溫升高,再加上環境濕度跟溫度造成體溫調節失衡,就很容易造成熱傷害。最有名的游泳熱傷害死亡事件是2010年的美國名將Francis Crippen,他在在阿聯酋的世界盃長泳10公里比賽中過世,當時的水溫是攝氏30度,而當天也有許多選手賽後感到不適甚至送醫。而藉由那次的事件,也讓世界體育賽事制定了許多措施來預防熱傷害。

熱傷害包含熱痙攣、熱衰竭及中暑。人體正常體溫約為攝氏37度,當體溫超過38度就有可能造成熱傷害,尤其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腎臟病、內分泌失調、腦損傷、無汗症的人,更容易有體溫調節失常的情形。人體體溫調節中樞是腦幹的下視丘,在體溫超過正常值時,會藉由神經系統調控皮膚的血管及汗腺,增加排汗來降低體溫,一旦這個機制受損、水分不足或者環境濕度太高造成汗水不易蒸發,就有可能造成體溫上升。而當此高熱情況無法改善時,脫水導致皮膚血流下降、汗腺排汗能力大減,在惡行循環下,就會產生熱傷害,常見的症狀包含口渴、發熱、無力、心跳加速、頭暈、呼吸困難等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就有可能造成熱痙攣、熱衰竭甚至中暑,茲比較如下表。

 

因此,當活動時發生上述跡象時,千萬不要硬撐,應立刻離開濕熱的場所,到陰涼處休息,並以各種方式降低體溫,例如冷水或者電扇。如果意識清楚,可以飲用冷開水或者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及電解質。如果意識不清或者虛弱無力,則需盡快送醫治療。

避免熱傷害,最重要的是預防。尤其是嬰兒、幼童、老人,以及之前提到的慢性病患者,皆為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。只要處於濕熱的環境,就要注意定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在戶外更要注意防曬。而像這次馬來貘的死亡事件,在密閉的空間中,即使在合適的溫度下,如果體溫散熱機制失調,也會造成熱傷害。因此,要預防熱傷害,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環境風險,並注意以下幾點:

一、注意身體警訊:運動員或者對體力過度自信的人,往往會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,因此,活動前一定要先注意環境以及自己身體狀況,運動時如有不適,也要適當休息及補充水分,不要硬撐。

二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:運動時應適時補充水份及電解質,協助散熱及減少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的風險。

三、透氣排汗的衣物:可以依據運動的種類來選擇適合的衣物,建議可選擇淺色、透氣易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減少與陽光直接接觸。

四、避免日光直曬: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前,適當使用防曬乳以及防曬措施以減少曬傷。建議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運動,或是移到室內通風良好的空間活動。

參考資料

  1. Heat Injury in Open-Water Swimming: A Narrative Review. 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 20(4):p 193-198, April 2021.
  2. 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' Association Position Statement: Exertional Heat Illnesses. J Athl Train. 2015 Sep; 50(9): 986–1000.
  3. https://www.hopkinsmedicine.org/health/conditions-and-diseases/heatrelated-illnesses-heat-cramps-heat-exhaustion-heat-stroke
 
TOP